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大军迷和公众的热烈讨论,它揭开了国产新型十吨级重型武装直升机的神秘面纱,而美国《战区》网站则给这款新型重型武装直升机起了直-21的代号,无疑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出现将弥补中国陆航最后一块短板。
我国重型武装直升机领域长期空白
相当长时间以来我国在武装直升机领域都大幅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在直-10和直-19以前我国长期都没有装备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武装直升机。而即便是已经大批量服役的直-10也并不能令人完全满意,毕竟直-10只是一款6吨级的中型武装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的限制也限制了直-10的武器挂载能力、防护性能等方面,类似于“阿帕奇”携带16枚反坦克导弹加装毫米波雷达的顶级配置,在功率更强的直-10M以前是根本无法同时实现的。
而直-20通用直升机的研制成功并大批量列装部队,标志着在研制10吨级直升机平台方面我国已经没有了障碍,因此研制一款与“阿帕奇”和米-28“浩劫”处于同一定位的10吨级重型武装直升机也呼之欲出。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新一代重型武装直升机在外观上看仿佛是一个“合成怪”,机鼻处设计与米-28类似,而机身中段有很像“阿帕奇”,其尾部以及五叶主旋翼则带有明显的直-20特征。此外这款武装直升机该有的配置全都有,包括机腹下方的航炮(应该是30毫米口径)、短翼、“顶个球”的毫米波雷达以及朝上偏转的发动机喷口等。
据业内专家推测,这款新型重型武装直升机很可能是基于直20的基本架构进行改型而来的,它应该继承了直20的主要部件,如旋翼系统、发动机和主减速器等,同时在观瞄设备、武器系统、红外对抗系统和雷达系统等方面可能采用了直-10的成熟技术。这种基于现有技术平台的改型设计,使得项目进展迅速且成本相对较低,部队对这款直升机的维护操作也较为熟悉,能够快速形成作战能力。
稳妥可靠为上策
不过这款武装直升机一经曝光也出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一些军迷这款武装直升机既没有雷达隐身方面的设计,也没有采用复合推进方式,因此其设计指标中规中矩,没有考虑到未来数十年的服役需求。但实际上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款高速武装直升机服役,其未来的装备空间也并不高。在今年2月,耗资20亿美元的美国的FAFR高速武装直升机项目也被认为无法满足未来战场生存需求而下马,毕竟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武装直升机的生存空间明显受到了挤压,也只是在树梢高度和独特的飞行性能存在无可取代的优势。至于研发高速武装直升机在功能上与无人机相重叠,且成本更高。
而至于武装直升机的隐身性能,在美国“科曼奇”项目之后全世界同样没有任何一款隐身武装直升机问世,毕竟既要满足直升机的飞行特性也有要保证雷达隐身能力非常困难,对于在树梢高度活跃的武装直升机来说,声学和红外隐身较雷达隐身更为重要。剪刀式尾桨、朝上偏转的发动机喷口等设计都是为了降低声学和红外隐身性能,而这些技术在直-10上就已经开始应用。
确实,新一代重型武装直升机的诞生,其所注重的可大量生产性、易维护性以及易上手性等特点,相较于单纯依赖尖端技术堆砌出高度先进但可能并不成熟的武装直升机来说,显得更为务实与明智。过往诸如“科曼奇”和FAFR项目的挫败,已经证明了在技术创新上“步子迈得太大”往往会导致失败,这不仅浪费了巨额的资源,更对项目的长期发展带来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武装直升机前景面临挑战,直-21注入强心剂
随着空射无人机、远程巡飞弹等技术的日益普及与成熟,武装直升机的角色定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它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执行单一的侦察或反坦克任务,而是逐渐演变成为树梢高度的综合作战节点。在这个节点上,武装直升机不仅能够执行火力打击任务,还能够作为信息情报共享的关键环节,实现战场态势的实时感知与高效协同。特别是对于那些体量更大的10吨级武装直升机来说,其优势在这种设计理念下愈发凸显。它们不仅具备更强的火力打击能力,还能够与无人机形成高效的配合作战体系,共同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作战威胁。这种协同作战模式不仅凸显了武装直升机与无人机之间的互补优势,更预示着未来战场形态将发生深刻变革。
在当前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武装直升机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新型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出现无疑为武装直升机的前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尽管有外国专家预测,未来武装直升机面临的作战威胁将愈发严峻,无人机有可能逐渐取代专用武装直升机的地位,但直-21的设计理念却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武装直升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
总的来说,作为中国最新的重型武装直升机设计,它的出现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航空领域的强大实力并补齐了陆航长期缺失的最后一块短板,也为未来的战场环境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我们期待这款直升机在未来的完善和生产中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功。
